当前位置:
潍坊:志愿服务就在“家门口”
时间:2022-06-09 09:39:56来源:潍坊文明网

今年以来,潍坊市寒亭区以“五为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抓手,创新“社工+志愿者+X”融合模式,在统筹调配、盘活资源、队伍建设、联通共享上下功夫,让群众在15分钟内就能够获得便民应急、健康咨询、法律援助、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,实现群众在哪里,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。

重视爱好特长,抱团共建队伍

当前,“志愿红”闪耀全区大街小巷,在疫情防控、乡村振兴、助老扶幼、邻里守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寒亭区(经济区)从全区7.6万名注册志愿者中遴选出参与度高的志愿者,有目的地引导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,通过日常活动表现、服务技能、工作热情等综合因素,引导志愿者按志趣(特长)抱团组队,建立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17支志愿服务分队,下设300多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伍,让他们成为“社工+志愿者+X”融合模式的中坚力量。

寒亭区还把符合条件的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组织纳入统一管理。通过购买志愿服务、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,创新推行“志愿服务+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公益岗位开发”模式,引进潍坊心连心公益服务中心等9家社会组织,承接寒亭区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总站及9处街道级社会工作服务站工作,每处服务站配备3—5名社工或专职志愿者,全面推进在“居民家门口”分类、分重点逐次开展社工志愿服务。目前,寒亭区(经济区)78个社区、405个村的社工志愿服务已实现全方位覆盖。

做实做强项目,提升为民温度

志愿者维持核酸检测秩序

寒亭区以“文明寒亭,志愿同行”品牌为统领,重点打造“蒲公英·童心梦”微公益活动、“聚力壹+”、“矛调斋”等多个民生志愿服务项目,成立“夕阳红”“群防群治”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队伍,动员社区群众广泛参与到自助和互助志愿服务中来,同时各社区组建“志愿服务微信工作群”,建立常态化、应急性志愿服务招募机制,初步实现“社区就是咱的家,志愿服务入千家,热心邻里解万件事”的好局面。其中,开元街道金三角社区组建的“矛调斋”志愿服务队,目前累计开展便民志愿服务活动150余次,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70余起,协助社区解决居民矛盾170多起。

疫情防控期间,区文明办、区民政局联合各类社会志愿者1000余名,有序开展核酸检测秩序维护、信息登记、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;同时,各社区志愿服务队及党员志愿者开展“帮代办”志愿服务,按照“群众线上选购、商超送货到村、党员帮送到户”模式,打通了疫情期间志愿服务“最后一米”。

建立完善网格,统筹调配阵地

社区大食堂

以步行15分钟距离为服务半径,线下打造以街道新时代文明所为主干,村(社区)新时代文明站为支撑,小区、商圈等特色站点为补充的“一所多站点”服务阵地,线上依托“智慧志愿服务平台”、各类微信公众号,及时将上级方针政策、社区服务活动等信息告知辖区居民,及时收集群众愿望诉求;同时,构建线上线下多方联动、功能互补的志愿服务网格,并通过网格划分建设了数十个“15分钟志愿服务圈”志愿服务站点,与辖区医院、药店、学校、超市等进行联盟,引入红色服务之家、阅读微空间、应急便民服务站等服务资源。

结合各街道(发展中心)实际,制定志愿服务“清单”,让“五为”需求人群和“专业志愿服务团队”实现“清单式”精准服务对接(“清单”内容涵盖环境卫生、居民日常生活、法律咨询、便民服务技能等方面内容),对辖区群众实行“点单式”志愿服务。通过社工、志愿者、网格员等人员入户走访、网络收集等形式,广泛听取群众心声与民意诉求,做到一事一记,事事有落实。及时开办金三角社区、蝶园社区等多处社区大食堂,切实满足老年人等群体就近就餐需求。

善于嘉许激励,爱心回馈循环

志愿者在红蝶爱心超市兑换积分

成立寒亭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,定期培训社工以及志愿服务组织。聘请大学专业教授、志愿服务骨干,在志愿者督导、实务能力、综合能力、志愿服务项目运作等方面开展多维度多层次培训,把社工专业理念、方法与技巧引入到志愿者服务实践中,鼓励和培养志愿者考取社工证。以全区首家志愿服务“爱心超市”为典范,推广“积分制+数据化”运营模式,对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实行积分兑换,并纳入年度优秀志愿者评选。

目前,全区共组建“爱心超市”4家,吸引参与志愿者达3000余名。建立常态化表扬机制,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,组织开展“寒亭区抗击疫情最美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”、寒亭区“四个最美(佳)”志愿服务评选,评选表彰了24名最美志愿者、14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、14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、9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以及100名抗击疫情最美志愿者和50个抗击疫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。此外,在潍坊市率先制定出台《关于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涵盖了志愿者星级认定、志愿服务专项经费、先进典型评选及推选、人身保险等20项具体激励嘉许措施。

编辑:  审编:admin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

1、凡本网来源注明“中国公益网”(域名CHINAGONGYI.COM.CN)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国公益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.COM.CN)”的文章和图片作品,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3、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。

4、联系电话:400-8059-268 电子邮件:chinaqnlm@vip.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