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探访嫦娥五号“太空牵手”背后的硬核青年
时间:2021-02-26 10:41:40来源:中国青年报

探访嫦娥五号“太空牵手”背后的硬核青年

点击进入下一页
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韩飏(右)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五所“职工小家”采访航天青年。

春节前,我来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五所,想看看在嫦娥五号“太空牵手”的背后,有怎样一群硬核青年?

二十五所的“职工小家”有一个简易书架,上面摆满各种奖杯奖状和荣誉证书,足足占据一整面墙,“载人航天工程重大贡献先进集体”“中国五四青年奖章(集体)”“中国航天质量奖”……

“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”。我不禁感叹,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五所大到宇宙飞船、小到测温仪器,无不彰显着自主研发的“国货之光”。

在“职工小家”,我见到了“女战士”贺中琴。她身穿一件大红色针织衫,扎着高高的马尾辫,干净利落。

38岁的贺中琴是嫦娥五号微波雷达研制团队第一位女设计师,也是第一批参与产品研制的设计师之一。从2007年到2021年,从实习生到主任设计师,从小贺到贺姐,贺中琴一路走来,带领团队从零突破,自主创新。

贺中琴的丈夫也是一名航天人,加班加点是他们的家常便饭。为了尽快投入工作,女儿刚满一岁,贺中琴便给她断了奶。

在“职工小家”,我还遇到了贺中琴的师弟贾学振,为了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,一样是舍小家,顾大家。

技术的每一次突破、工程的每一步跨越,是航天人对“100%成功率”的执着追求。

“是什么让你们如此坚持?”采访中,我向不同的航天青年发问,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——“热爱”。

也许没有人比航天人更透彻地理解“仰望星空,脚踏实地”的含义。9年间,二十五所微波雷达“六战六捷”的背后是航天人始终如一的执着与坚守。

研究室主任邓晓东告诉我,在二十五所,有个人人皆知的现象,“93号楼6楼东侧的灯永远亮着”,那一角是微波雷达研制团队的办公室,那束光就是航天精神之光。
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韩飏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编辑:  审编:admin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

1、凡本网来源注明“中国公益网”(域名CHINAGONGYI.COM.CN)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国公益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.COM.CN)”的文章和图片作品,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3、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。

4、联系电话:400-8059-268 电子邮件:chinaqnlm@vip.qq.com